界面新闻实习记者 | 薛昱婷
“跨界光伏行业的企业很多,但跨界的门槛很高,不是斥巨资买设备、招人才就能做好,其中的难度不可想象。”
(资料图片)
5月23-26日,SNEC第十六届(2023)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(上海)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举行。在以“光伏产业链合作与技术创新”主题的圆桌对话上,林洋集团高级副总裁裴骏作出上述表述。
近年来,光伏行业以其相对确定的前景、较小的融资难度、较高的盈利和估值水平,吸引众多企业跨界入局,其中不乏各行业龙头企业。
据PV-info统计,仅2022年,跨界光伏企业数量达75家。几乎每月都有企业宣布进军光伏领域。
“尤其是在TOPCon技术出现后,大规模资本和企业涌入光伏行业。约90%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涉足到新能源行业了。”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杰在对话中表示。
他预计,未来在中国规划投资的TOPCon项目已达1000 GW。
TOPCon即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(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)技术,为N型技术之一,具有转换效率高、投资性价比高、发电性能优异的优点。N型技术属于下一代光伏技术发展方向,主要分为TOPCon、异质结、IBC等技术路线。
当前新一轮光伏技术变革,正由P型产品转向N型,其中TOPCon技术发展迅速。
中信建投研报指出,2023年伊始,TOPCon需求呈现井喷式态势,将在未来较长时间维持高景气状态。TOPCon电池当前量产效率已达25%,在N型电池中量产性价比最高,头部企业均选择以TOPCon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。
不少跨界入局企业已对N型技术进行了布局。
今年5月,乳业巨头皇氏集团(002329.SZ)宣布,已在阜阳建设TOPCon太阳能电池项目第一期;服装企业棒杰股份(002634.SZ)也宣布拟投资80亿元,用于N型高效电池片项目和大尺寸光伏硅片切片项目。
对于跨界入局者,技术是一大难点。“N型光伏产品量产的难度,比传统P型产品要大得多。”裴骏在会上表示,近期多家新进企业的N型量产产线爬坡速度较慢,N型产品应该更加关注技术上的突破。
除技术外,TOPCon要实现大规模量产,仍有多个问题待解决。
江苏日托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游达在会上表示,从N型硅片到N型电池,尚没有确定的行业标准,使得产品的流动性面临很大问题。光伏产品从P型大规模切向N型的过程中,从上游硅料到坩锅厂到电池厂,会因此产生大量的副产品,如何处置也是一大问题。
“需要把生态链的副产品,通过合理的通道消耗掉。TOPCon才能真正走向大规模生产。”游达称。
目前光伏产业链的现状,仍需要新入局者仔细衡量。
“光伏产业仍缺乏上下游合作。”裴骏称,一些企业一旦掌握关键路段,就希望上下游吃干抹净,这可能导致恶性的市场竞争,也会造成全社会的资源浪费。
“N型电池的市场份额在逐步提高。在产能切换的过程中,企业面临着供应链重新的评估和选择,以及下游渠道重新的开发和建立,这对很多企业来讲是挑战,也是机会。”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刚表示。
随着更多企业入局光伏,行业有望充分竞争。吴刚表示,未来随着产能全面释放,行业的全面竞争指日可待,有助于整体品质提升。
“行业实现充分竞争时,技术进步会变得尤其重要。”裴骏强调。
中国三峡长江绿色发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百磊指出,不管是TOPCon、还是HJT、钙钛矿,谁能够降低度电成本,谁就能取得最大的市场。
“度电成本最核心的是技术进步,技术进步最核心的是降本增效。”何百磊称。
对于当前整体光伏市场,吴刚认为,增长预期相对明确。随着上游硅料产能释放、硅料价格下行,整体行业成本不断下降,驱动终端需求不断增长,今年新增装机同比增速可能达50%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