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数字鸿沟”到“网瘾老人”,技术无法消除老年存在焦虑

澎湃新闻   2023-04-21 10:04:05

没事就拿起手机、躲在被窝里刷短视频、每天玩手机超过10小时……近日,有媒体报道了一些上网成瘾的事例。与以往不同,报道中网络上瘾的不再是年轻人,而是不久前还让社会担心与互联网时代脱节的老年人。从“数字鸿沟”到“网瘾老人”,这其中的变化既让人惊讶又令人担忧。老年人染上网瘾的背后,折射了复杂的现实,也向社会和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老人在街头浏览手机数字时代技术迭代迅速,特别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,新机型新功能新应用新场景层出不穷,让很多老年人难以适应,感叹自己“跟不上时代了”。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,网络购物、无接触支付、信息查询、身份验证等很多基于手机的功能,在为多数人带来便捷的同时,也给不能熟练使用的老年人带来不少困难。为了不让老年人在数字时代落伍,适老化政策频频出台,切实解决老年人上网难题;社会各方也共同出力,鼓励年轻人特别是家人,帮助老年人熟悉手机功能,融入移动互联时代;很多企业也针对银发一族开发了很多“适老”手机应用,老年人的移动互联使用情况已有了不小的改善,能娴熟使用手机功能的老年人日益增加。随着智能终端适老化改造的推进,互联网的门槛在老人面前愈来愈低。老人一方面享受到互联网便利,但也面临了上网成瘾问题,他们熬夜玩游戏、煮饭时看影片、疯狂网购,甚至可以为了上网而忽略三餐。过去为人父母,最担心自己的孩子沉迷网络,如今情况出现反转,不少年轻人开始为自己的网瘾父母担忧犯愁。

据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6月,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达1.23亿人。然而,由于互联网以往针对老人的服务经验积累不够,保护力度和方式欠缺,导致部分老人反受其伤。上述报告显示,超过0.19%的老人日均在线超过10小时,全国或有超过10万老人在手机网络上呈现极致孤独的生活状态,几乎全天候生活在移动网络上。

每个“网瘾”老人心里都住着焦虑与寂寞

感到孤独,缺乏社会交往,是造成部分老年人染上网瘾原因之一。家人不在身边、不善交际,叠加疫情期间聚集活动受限,让部分老年人孤独感增加。而通过手机了解外界,社交沟通,娱乐互动,则成了为数不多的选择,久而久之,形成了对手机的依赖。

对年轻人来说,死亡还很遥远,人生还有很多有趣好玩的事。而对老年人来说,死亡、孤独、虚无和有限性这四大存在困境,近在咫尺,他们的体验比年轻人更真切也更强烈。沉迷网络,正是老年人克服存在困境的方式。

上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死亡焦虑。每个老年人都要面临死亡焦虑的问题。有些老人通过带孙子孙女感受生命延续的喜悦来缓解焦虑,有些老人通过继续工作发光发热来缓解焦虑,而有些老人则通过上网缓解焦虑,一是看短视频、阅读网络小说等转移了注意力,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了解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各种新奇事件,感受生命新鲜多彩的气息,进而缓解焦虑。

上网也可以排解虚无感。老年人退休后,有大量的空闲时间,如果没有安排好退休生活,很容易无所事事,让他们难以忍受。网络上的新奇刺激,能给老人带来新的认知,让他们感到有事可做、有事可想。上网既打发了时间,又拓宽了视野,让老年人不再无聊。

上网也可以缓解有限性带来的存在焦虑。发展心理学研究指出,衰老给老年人带来的最直观体验是,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在下降。老年人普遍有一种“老了不中用”的无能感,同时有了感到自己不被他人和社会需要的低价值感。他们还担心跟不上时代被时代抛弃、被身边人嫌弃。网络世界向老年人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大门。只需一个手机,他们就能紧跟时代脚步、知晓天下事,看到有用的文章还可以分享给亲朋好友。这些网络体验,极大地拓展了老年人的认知边界,让他们感觉自己是有进步的、有价值的。

上手容易成本低是老年人染上网瘾另一原因。很多老年人要帮忙照顾隔辈人,每天奔波劳碌。而不少老年人自己的父母也健在,这种升级版的“上有老下有小”导致属于他们自己的休闲时间并不多。手机作为容易学、易获取、低成本、零门槛的娱乐方式,自然成为了老人的最爱。在空闲时光,无法享受“诗和远方”的老人,拿起手机开心一下,无疑是最直接最实惠的选择。

移动互联网的吸引力,是由其方便随身、海量内容、娱乐性互动性强,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系统支撑所打造的,老年人并不会因为年龄大而对网瘾免疫。而老年人时间支配相对自由、无刚性作息要求的特点,导致外部约束力下降,也是容易沉迷网络的因素之一。

老人在公园的长椅上看手机老年人沉迷网络 ,伤身伤财又伤“心”小瘾怡情,大瘾伤身。老年人适度上网能愉悦身心、充实生活、提升幸福感和社会参与感,但过度沉迷甚至成瘾则有害身心,应引起家庭和照顾者的关注。

第一,危害身体健康。很多临床的眼科医生表示,接诊过的老年患者因连续两天在手机上看网络小说,眼睛出现重影症状,检查后发现其患上了斜视,经强制停掉手机、坚持户外运动3个月后,病情才逐渐缓解。过去来就诊的老年人,十有四五是干眼症,现在十有七八都是和接触电子屏幕有关系,可以说手机给老年人带来的健康风险在增加。老年人眼表功能较为脆弱,长期看手机更容易带来眼部不适和病变。除了干眼、视疲劳等眼部疾病,长时间刷屏还易引发神经衰弱、肩颈腰背疼痛、食欲减退等健康问题。

第二,威胁财产安全。很多老人沉迷于短视频平台上的直播,还常常听从主播推荐购买一些与品牌商品很像的山寨日用品,如“云南中药”牙膏、“康帅傅”方便面。用网经验不足的老年人还容易成为诈骗的目标。腾讯110平台发布的《中老年人反欺诈白皮书》显示,2019年上半年,腾讯110平台共受理中老年人受骗举报超过2万次,其中97%的受骗者曾遭资金损失,金额从百元到数万元不等。

第三,遭受精神“洗脑”。一些老人对网上的信息深信不疑,看到网上说粮食要涨价,就在家里囤米囤面;看到说微波炉有辐射,就把新买的电器弃之不用;看到大蒜能防癌治病,就在菜里大把大把地放蒜;有老人感觉身体不舒服就在网上查相关症状,得出不准确的判断,造成较大心理负担。有老人自从开始看情感直播后,三句话不离主播,很多主播的文化水平有限,他们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会强化老人的僵化思想,有可能激化代际冲突,引发家庭矛盾。

多方护航助力老年人融入智能时代

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使用互联网,离不开国家、社会、企业和家庭各方共同的努力。一方面,还是要强调网络平台的监管意识和责任,守好底线,比如严格治理谣言类内容,别让一些粗制滥造甚至有违法嫌疑的内容大行其道,用“老年流量”侵害老人的正当权利;互联网平台建设应当避免强娱乐、轻内容的设计,引导老年人正确使用网络;社会在公共区域更多地规划老年人娱乐设施及场地,让老人也有放下手机的动力。另外,老年人机能减退,自律能力不足,应当从根源上分流和管控,也可以研究推出老年人模式,让诈骗、广告推销信息被拦截在老人手机的“垃圾箱”里,让短视频刷屏有时间限制,制定强制休息时间。企业还可以在自己的应用内加入时间提示功能,老年人使用到一定时间后,自动提示“已使用时间”“请注意”等信息,提醒老人自我调节。

2022年7月27日,合肥市,蜀山区琥珀潭社区老年人在学习分享智能手机操作方法。另一方面,家人或社区工作者在教会老人上网的同时,要不断和老年人交流网络安全知识;政府部门也可以鼓励社区结合反诈防骗工作,组织老年人安全用网等“干货”培训,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使用互联网,充分发挥老年人用网的正面效应;社会也应该为老人提供更多优质内容,不管是电视还是网络,都应该关注到老年人的精神需求,用市场的方式,实现内容创作者和观众的良性循环。当然,“网瘾老人”也好,“银发内容”也罢,真正的问题根源其实不在外部,而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内部。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,如果家庭生活“有事可干”“有情可依”,又怎么会沉溺在虚拟世界不可自拔?

因此,对于社会来说,让老人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,自然就会放下手中的智能手机;对于家庭来说,让老人老有所爱、老有所依,天伦之乐的魅力或远远大于游戏刷剧。就此而言,对老人实实在在的关爱,才是解决“网瘾老人”问题的根本办法。

这也对家中的年轻人提出了要求:不仅要多引导、帮助父辈,还要尝试去理解、体会他们的感受,多一点换位思考和真诚关心,才能填补老人的感情空白。毕竟,比起手机里的“银发内容”,还是饭桌上的聊天和交流来得更温暖、更窝心。

(本文来自澎湃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澎湃新闻”APP)

相关新闻